"敦煌之美:常沙娜先生眼中的东方神韵"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敦煌文化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如同一朵奇葩历经千年依然绽放。敦煌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敦煌艺术。常沙娜先生,则将毕生精力投入敦煌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中,为这朵奇葩添砖加瓦。

图片

她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女儿,童年时随父亲从法国回国,通过在敦煌石窟中临摹壁画,逐渐掌握了绘画的精湛技艺。这段经历不仅让她领悟了美学的深邃,也为她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她受到了林徽因的启发和指导,将敦煌壁画中的鸽子、飞天、藻井等图案巧妙地运用到景泰蓝和现代工艺品中,使得新中国的国礼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期间,常沙娜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培养了数代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她倡导设立的“常沙娜设计奖”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参与者,从成熟的设计师到年幼的孩童,皆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如今,年逾九旬的常沙娜依旧心系敦煌,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激励年轻人去探索和理解敦煌的文化宝藏。


她的一生奉献于“敦煌壁画解密人”的使命,用她那赤诚的心灵,深刻诠释了“敦煌少女”的永恒魅力。


图片

常沙娜与父亲常书鸿


莫高窟里的美丽少女

法国里昂有一条河,叫La Saone。1931年,在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留学的常书鸿,因仰慕这条河的秀丽,决定用阴性法语词汇Saone为刚出生的女儿命名,音译即为沙娜,从此沙娜这个名字便与敦煌文化紧紧相连。


图片

1933年,常沙娜和父母在巴黎合影


1935年秋季的一天,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常书鸿偶然发现了一套六大本的《敦煌石窟图录》,出自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之手。这套书籍收录了他在中国敦煌石窟中拍摄的三百多幅壁画和雕塑照片,跨越千年的创作精华。


常书鸿深感震撼:“这些作品的笔触雄浑有力,构图宏大壮丽,人物生动传神,其艺术风格的豪放甚至超越了现代野兽派的粗犷……”他事后告诉常沙娜,自己长期崇尚欧洲及文艺复兴的艺术,却未曾意识到祖国拥有千年传承的石窟艺术,对此感到十分惭愧。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要回国探访敦煌石窟。

1942年8月,他被任命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的副主任,终于迎来了亲临敦煌的机会。


1943年年底,常沙娜姐弟随母亲抵达敦煌。常沙娜坐着牛车去参观“千佛洞”(后称“莫高窟”),她清楚地记得,那天天空湛蓝,大泉河的表面结了一层洁白的冰。


一踏入洞内,她立即为之倾倒:“阳光透过洞口洒落,映照出数不尽的壁画和彩塑,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图片

常书鸿油画《沙娜像》


在五年的时间里,常沙娜潜心于莫高窟,临摹了数百幅敦煌壁画,逐步掌握了绘画的“童子功”。这段时期的临摹作品,因其独特的习画经历而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敦煌 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父辈坚韧的艺术斗志,赋予了她的作品踏实稳重、不乏灵动拓进的特质。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对敦煌艺术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通过临摹敦煌壁画,常沙娜开启了她的艺术与文化启蒙之路。


图片

常沙娜敦煌壁画临摹作品


让敦煌之美走向世界

常沙娜教授在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过程中展现了她对于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她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同时考虑了结构、采光、音响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她设计的宴会厅天顶灯饰,以红五星为核心,周围衬托放射形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亿万群众心向光明,展现了她对中国民族风格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人民大会堂的标志性装饰,也体现了她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活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觉体验和象征意义。

图片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顶与民族文化宫的大门装饰设计


林徽因先生的这个思想提议非常有前瞻性和文化意义。她对景泰蓝的重新改造,旨在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同时推广至国际市场,体现了她对民族艺术发展和现代化的深刻关注。


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技艺和艺术风格闻名。通过重新改造景泰蓝,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拓展其应用领域,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这种思想在当时可能是颇具挑战性的,但也体现了林徽因先生对文化创新和工艺发展的远见。


图片


林先生提出的设计思路,为我留下了图案设计的任务。我当即想到将敦煌艺术元素融入设计中,但不是简单地照搬敦煌图案,而是通过长期临摹和研究敦煌艺术,形成了自己脑海中的规律性艺术创作手法。初期,我们创作了一系列生活日用工艺品,如台灯、盘子、烟灰缸、烟灰盒等,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图片

新中国第一件国礼 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亚太国际会议上,我们以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作为“国礼”,将景泰蓝工艺与敦煌艺术元素巧妙结合,创新性地开拓了外贸收入的新途径。这标志着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类似于毕加索的和平鸽,我们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敦煌和平鸽,受到了国际友人和艺术界的高度赞扬。林徽因先生对这些融合敦煌元素的设计非常满意,激励我继续进行修改和添加,最终推出了更多系列的创作。


图片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灯饰


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板装饰,再到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型礼品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最后到2021年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装饰图案,常沙娜将敦煌的文化财富成功应用于共和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


图片

常沙娜主持设计的香港特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


图片

正在设计图案的常沙娜先生


2024年总台春晚的舞台上,常沙娜先生设计的《年锦》图案以其灿烂夺目的艺术魅力惊艳亮相,为亿万观众带来了一个绝美的视听盛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图片

常沙娜设计 《年锦》图案


2019年,常沙娜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终身成就美术家”称号。颁奖词称赞她作为敦煌艺术的代表,以独特的经历将敦煌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应对时代变迁。她设计的作品包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和宴会厅装饰,不仅展现了新中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采,也彰显了她深厚的敦煌艺术传统积淀。这些设计作品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国公共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常沙娜荣获“终身成就美术家”


2014年,常沙娜发起了《花开敦煌》世界巡展,旨在将敦煌图案艺术的美丽与精髓带给全球观众。通过这次巡展,她希望敦煌的文化元素能够以更易懂、更接近民众的方式融入世界各地的文化景观,并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图片

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


2024年4月,「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隆重开幕。展览共展出近400件作品,分为六个部分:生平介绍、敦煌临摹单元、花卉写生单元、十大建筑单元、新应用单元、科技与艺术。其中,许多文献和艺术作品都是专家和家属最新整理出来的珍贵藏品,全面展示常沙娜八十年的艺术生涯和设计成就。


图片

常沙娜先生艺术展致辞


常沙娜先生在开幕式上动情地说:“花开敦煌”展览是对父亲常书鸿推广敦煌文化遗产的实践,她父亲曾经告诉她:“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敦煌人!”因此,她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能够深入了解丝路文化,感受图案设计之美!她也希望敦煌文脉能够滋养我们的人生道路,激发更多的人对敦煌文化的热爱和崇敬。


图片

图片


“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不仅呈现了常沙娜先生动人的艺术生涯,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三个时代的变迁中如何被守护、传承和创新。展览以其壮丽的历程,讲述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展示了艺术家们如何在时代变革中,秉持传统精神,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设计语言。


图片

图片

常沙娜《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


这款《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展示了将敦煌壁画的经典图样与花纹巧妙融入现代设计,并结合珐琅工艺的精湛表现。盘面中心的对称缠枝花卉图案极具华美,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六只和平鸽口衔花枝,它们随着飞翔的姿态自然展开,充满生动趣味,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歌颂着团结友谊。这种鸟衔花枝的构图与敦煌莫高窟138窟女供养人上衣的图案有着巧妙的共鸣和呼应。郭沫若先生曾称赞这件作品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


“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

常沙娜从未忘记父亲对她说过的那句话:“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她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敦煌文明的传播和宣扬,不知疲倦地为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奋斗。她的艺术人生如同被敦煌照亮般,永远闪耀着绚丽的光芒,为中华文化的瑰丽和深邃增添了一抹流光溢彩的色彩。


图片

父亲常书鸿写给常沙娜的信


常沙娜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她将敦煌的瑰丽与生命力融入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她的作品不仅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连接了传统与未来,还展示了她对中华文化深厚的理解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她的努力,敦煌的艺术传统得以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