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上午,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隆重开幕。
在开幕式上,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美协副主席刘杰、贾广健等重要嘉宾,以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谢玉安,河南省政协秘书长汪中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赵云龙,河南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河南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邵丽,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明等出席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的开幕式。范迪安和方启雄分别发表了致辞。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主持了开幕式。
范迪安致辞
方启雄致辞
王平主持开幕式
展览启幕
范迪安、李昕、谢玉安、张世军、尹晋华、张广智、贾广健、王颖生、汪中山、赵云龙、黄东升、邵丽共同为展览启幕。
本次展览的背景和规模显示了中国壁画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活力。壁画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复兴和发展。展览不仅展示了广大壁画艺术家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积极投身,也体现了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此次收到的1807件作品中,评选出191件入选作品,其中19件作品具有进京的资格,这不仅突显了壁画艺术家们的创作成就,也反映了中国壁画艺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和认可。
展览现场
此次入选作品展现出壁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和艺术家的创作成就。作品主题深刻、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彰显出当代壁画表现新主题、探索新表达、开拓新意境的许多特征。首先,作品聚焦时代主题,展现新时代画卷,用壁画作品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涵盖了人文历史、祖国建设、民族团结、生活风貌各个方面。其次,在形式语言上锐意创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品探索了新材料新媒介的综合运用,在技法和风格上别出心裁,展现出当代壁画与时俱进的新形态。最后,壁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体现出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创作人才,他们思想活跃、潜心创作,勇于开新,为壁画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创新创造的主力军。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的壁画作品确实展现了令人瞩目的多样性和深度。从宏大的国家建设叙事到深沉的传统历史文化故事,再到现代都市生活的丰富表现和充满想象力的浪漫场景,每件作品都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多元题材的探索和表达。
这些壁画作品不仅仅是静态的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精神追求的象征。它们通过形象生动的视觉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新时代的蓬勃活力和多样性,展示了国家和人民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境下的丰富面貌和内在精神。
这种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不仅丰富了壁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艺术家们在文化认同和创新实践上的深度思考和努力。展览现场无疑是一个文化交流和审美体验的重要平台,为观众提供了探索和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独特视角。
范迪安接受采访
范迪安对河南举办的全国美展壁画展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他强调了此次展览反映了河南在推动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方面的积极姿态,以及对于促进公共艺术和人民群众欣赏高雅艺术的重要意义。范迪安认为,中国壁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当代壁画艺术家在创作主题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通过这次展览展示了他们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精神。
他特别提到,当代壁画创作注重传统艺术元素与新时代的艺术创新相结合,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媒介的应用,以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的融合。范迪安认为,这种方式不仅赓续了传统文脉,也更好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他还赞扬了河南作为古代壁画艺术遗产丰富的地区,对中国壁画艺术起源和发展的贡献。河南近年来在美术发展上的显著势头,使其成为全国美术界交流的重要中心,这次壁画展为河南美术界及全国同行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
总体来说,范迪安对这次展览的评价充分肯定了河南在文化建设和艺术创新方面的努力,以及中国壁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和探索所取得的成就。
刘杰接受采访
刘杰作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对河南连续承办的两届全国美展壁画展有着深入的组织参与和见解。他强调了这次展览在内容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上的进步,特别是通过“跨画种”的方式,融合了中国画、油画、漆画等不同艺术形式,增强了展览的可观赏性,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他还提到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古代壁画遗存。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走进郑州美术馆,亲身感受和欣赏当代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展示河南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和贡献。
刘杰的观点突显了此次展览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创新,展示了河南在推广和发展现代壁画艺术方面的积极态度和成就。
尚辉接受采访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展览关注现实的表达,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成果,也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河南特有的文化瑰宝和乡间意趣。他指出,入展艺术家立足传统,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探索壁画艺术语言、借鉴外来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元探索,将城市发展、乡村变化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构成展览中相呼应的亮点。尚辉认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壁画展览落户河南,体现了河南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美术馆学建设的成果,对河南美术和壁画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王颖生接受采访
王颖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壁画作为绘画中的“重工业”,属于重大题材创作的画种,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他认为,壁画出现在机场、码头、车站、地铁等公共空间,集中反映各地的风土人情,跟大家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此次展览中,涌现出很多青年创作者,他们以新颖的理念和技术,借助广阔的艺术视野和创作平台,创作出一批壁画佳作,展现了壁画艺术当下迸发出的无限活力。王颖生希望更多跨专业的艺术家参与进来,进一步壮大中国壁画创作力量,推动中国壁画事业取得更多新成就。
于洋接受采访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壁画精品,展现了中国壁画的发展现状,也引发了大家对壁画的公众性与艺术性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他认为,此次展览涌现出一批让人眼前一亮的壁画作品,特别是有不少“上墙”壁画作品。“上墙”壁画作品意味着壁画作品已经接受公众和社会的考验,体现了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未来价值和作品在当下的时代活力。于洋认为,在人工智能和图像化时代的当下,如何进一步厘清壁画的边界,是壁画工作者、研究者在此次展览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国壁画艺术源远流长,是世界美术史中的璀璨篇章,它以宏大的叙事手法、细腻的情感表达,记载时代变迁和人生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建设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壁画作品更是聚焦时代主题,展现时代画卷,以立意深、场面大、造型刻画精、形式语言新等维度反映壁画水平的提升,在塑造中国形象、彰显中国精神上体现壁画的文化追求。壁画作品通过其宏大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记载了时代变迁和人生智慧,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并在新形势下继续推动壁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河南作为美术和壁画的重要发源地,确实蕴藏着丰富的艺术遗产。古代河南的壁画遗存如《四神云气图》、《八十七神仙卷》等,以及南阳汉画像石、开封州桥遗址的祥瑞石雕壁画,无不展现了中原地区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历史。这些壁画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的足迹,还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
同日下午,以“新时代壁画艺术的边界与拓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壁画艺术创作学术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由尚辉、王颖生、王赞主持。研讨会上王平首先致辞。贾广健、刘杰、丁中一、于洋、盛葳、孙韬、边巴旺堆、程向军、潘汶汛、齐喆、马天羽、王志新、毛晓剑、苏晓旺、李靖、李路葵、贺亮、黄威、韩卫盟、谢宗君、李明、陈文利、石品、张松正、席卫权、高敏、王清丽、李娟等主承办单位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成员、河南美术机构代表以及参展艺术家代表等参加研讨会。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8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