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时代的交响”——冯法祀年度大展盛大开幕

11月12日,一场以“艺术与时代的交响”为主题的展览在安徽省美术馆盛大开幕,聚焦于冯法祀先生的艺术成就。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携手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并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安徽省美术馆联合执行承办任务。展览还得到了徐悲鸿艺术基金、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以及戴泽艺术基金的鼎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该展览已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

在11月12日于安徽省美术馆举办的“艺术与时代的交响——冯法祀先生艺术研究展”开幕式上,众多重量级嘉宾莅临现场。其中包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周明洁、徐悲鸿艺术基金主任及徐悲鸿先生长孙徐小阳、著名摄影家冯世光(冯法祀先生之子)、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及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张晓凌、安徽省美协主席陈林、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及博士生导师于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郑工、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许向群、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主任吴宁、戴泽艺术基金会主任戴梦、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顾问李文培、孙宗慰先生之子孙景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刚、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团委书记徐新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党支部书记韩文超、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及安徽省油画学会主席巫俊、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安徽省油画学会副主席赵振华、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及安徽省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高飞、安徽省美术馆馆长王岭、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权、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谢亮、安徽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汪三林、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亮,以及安徽省雕塑院副院长周泉等领导与嘉宾。

冯法祀先生,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是中国近现代油画界与美术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被誉为现实主义绘画的典范。自青年时期,他便秉持着“为人生而艺术”的崇高理想,毅然加入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的文艺洪流中挥洒艺术激情,将个人的艺术实践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以满腔热血和高昂的斗志,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

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冯法祀先生不仅专注于艺术创作,更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的首任主任,他倾注心血,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人才,为中国油画艺术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艺术成就与教育理念,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次展览以“时代交响曲”为核心理念进行策展,精心设计了四个主题单元:“战火青春 奏鸣扬帆”、“复调咏叹 游踪无际”、“随想变奏 美好人间”以及“回旋颂歌 艺脉相承”,这些单元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深入探索冯法祀先生的艺术世界。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权威机构以及艺术家家属珍藏的130余件冯法祀经典美术作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以及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这不仅是对冯法祀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品类最为齐全的一次综合性展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东方珍宝艺术馆馆长周剑与冯法祀之子冯世光先生

在这荣耀的时刻,东方珍宝艺术馆满怀敬意与喜悦,热烈祝贺冯法祀先生年度大展“艺术与时代的交响”盛大开幕!


序言

今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冯法祀先生诞辰110周年。冯法祀1914年生于安徽庐江,从青年时代起便树立“为人生而艺术”的崇高信念,投身工农红军,在抗战文艺的大潮中施展艺术才华,以满腔热情和高昂斗志把自身艺术实践根植于广大群众之中。在多年的从艺生涯里,他不仅专注创作,还积极投身美术教育工作,作为首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推动中国油画创作与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冯法祀曾提出,“油画家要追求和创造造型的旋律,色彩的旋律。”他深刻领悟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共通之处,巧妙地将音乐的韵律美感融入绘画创作中,用毕生的艺术实践,精心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时代交响曲”。本次展览的策划思路正是以此为初心,将冯法祀的艺术创作生涯化为一阙气势恢宏的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展览结构映射出冯法祀艺术生涯不同阶段的起伏和高潮。


其中,第一部分以中国早期革命题材绘画发展历程为线索,展现冯法祀在战火纷飞的青春岁月,如何扬帆起航,以画笔为武器,描绘记录那个时代的英雄形象与革命精神,《演剧队的晨会》《捉虱子》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第二部分呈现了艺术家在广泛吸收领悟西方美术理论与苏联美术实践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独特的视角跨越山海,游贯东西进行写生创作。第三部分聚焦艺术家如何从宏大叙事回归到日常叙事的视觉转变,温情细腻地描绘了劳动生活、人物肖像、花卉静物、动植物等题材的多样风貌。第四部分将目光投向他创作生涯中那些主题鲜明、旋律响亮的重要时刻,通过《刘胡兰就义》《开山》《风骨》等多部现实主义杰作,展现其对艺术的深挚情感和不懈追求。


回顾冯法祀的艺术之路,不难发现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用画笔为时代放歌,为人民塑像。冯法祀始终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道路,他的画作用笔洗练,刚健果敢,格调纯正,结构严谨,笔触肯定,色彩响亮,从不凭空涂抹,坚持一切从实际中来,既能致历史时代之广大,又可尽人性世事之精微,每一个笔触、每一块色彩都凝聚着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2024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在冯法祀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冯法祀艺术成就的回顾和致敬,更是对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展览获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展览引领观众更深入地走进这位从安徽走出而名扬宇内的美术巨匠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艺术与时代那份经久不衰的热爱与执着,共同倾听他以画笔谱写的关于革命历史情境与人民美好生活的壮丽交响乐章。


于洋

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24年深秋于央美



部分精彩展品


《雁荡山》 1936年 布面油彩 120x90cm

家属收藏

《宜良铁工厂》1943年 木炭纸本素描 55.1x87.1cm

中国美术馆藏

《开山》1944年 布面油彩 278x203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演剧队的晨会》1948年 布面油彩 144x200cm

中国美术馆藏

《祖国来信》1956年 布面油彩 114x75cm

家属收藏

《嘉陵江边的黄昏》1957年 布面油彩 42x55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刘胡兰就义》1957年 布面油彩 230x425cm

中国美术馆藏


《百利达货轮》1977年 布面油彩 39.3x51.5cm

家属收藏

《风骨—1935年徐悲鸿带学生在黄山写生-色彩创作稿3》

2005年 布面油彩 186x248cm 家属收藏

《苏州甪直古镇-4-浣洗》2009年 布面油彩 90x120cm

家属收藏



艺术家简介


冯法祀(1914-2009),安徽庐江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主席。

冯法祀19岁那年(193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受业于徐悲鸿、颜文樑、吕斯百、潘玉良等。1937年中央大学毕业后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改编为第八路军),并到过革命圣地延安。后又迁移至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0年参加抗敌演剧队,从事绘画创作活动,抗战期间曾举办过六次个人画展。其爱国主义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1942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3年受聘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副教授,1946年随徐悲鸿先生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他的青壮年时代正是战火遍地之时,这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艺术发展之路,即把自身的艺术根植于广大的劳苦民众之中。
对于冯法祀先生的作品,徐悲鸿先生的评价是“以急行军之作法,描写前后方动人的景象,作法深刻。”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后,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主任兼油画系主任。他始终遵循年青时代就已确立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信念。
曾创作《雁荡山》《捉虱子》《演剧队的晨会》《南京大屠杀》(合作)、《苏州耦园》《长白山天池》《西双版纳少女》《吕霞光夫人像》《暖冬》《岁月》等一大批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其中,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最为著名,为中国美术馆珍藏,被称作为馆藏“双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