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
展览时间
展览地点
中国当代艺术所涵括的内容一直在更新,其交替演进与社会的变革亦步亦趋,形成动态更迭。许多行业都有 “世家”之说法,家族基因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更涉及广泛的精神层面,故而往往扩展到学术、教学和科研范畴,艺术领域也是如此。通常会认为“艺术世家”的后代在成为艺术家的道路上比其他人占有更多资源和优势,父辈们已打开的艺术大门,在血脉中流通。
及至现当代,这种家族的艺术演化、艺术话语权的交接则更复杂也更难以量化。行进中的世家传人选择了继承抑或叛逆、遵循抑或革新、精研抑或跨界,以不拘的创作语言、明确的个人符号表达全新的艺术感知,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通过本次展览,我们意欲一探与新中国行进历程血脉交融的“艺术世家”之所历所想,对中国现当代艺术演化以点带面深入剖析。
张仃先生是20世纪至今我国教育界涌现出来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革命文艺家、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亲历了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和中国现代美术重大事件的演进。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吒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张郎郎于1943年出生于陕西延安。父亲是艺术家、教育家张仃;母亲是作家陈布文,曾任周恩来总理机要秘书。196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六十年代文艺沙龙“太阳纵队”精神领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员,院刊编辑,美国康乃尔大学驻校作家,普林斯顿中国学社研究员,并曾在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教授中国语言及中国文化。
自幼在艺术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之下, “毕加索加城隍庙”的美学遗传在他的作品中延续。张郎郎一生经历颇为坎坷,已至耄耋,笔耕不辍,其作品仍充满自由天真的洒脱之感。
耿乐的父亲耿军,为张仃与陈布文的长子。耿军在幼时寄托给了当时延安城市部部长耿红,故此随姓为耿,耿家亦是一个文艺世家。耿乐自小受艺术家庭氛围熏陶,曾接受八年科班美术教育,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按其原本的成长轨迹,耿乐本应成为画家,却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演员,虽然走上了演艺道路,耿乐却表示,这些年来他仍然坚持画画,只是以跨界、另类的形式继续着他的艺术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