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技艺丨国礼景泰蓝制作成本及制作工序


景泰蓝作为一项有着600余年传承的传统工艺,在现今的拍卖市场上已经达到千万的级别。但是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种极具收藏价值的工艺,也面临难觅传承人的困境


耳熟能详的国大师,仅剩5位


而在去年之前,我们还可以说,景泰蓝被大众熟知公认的国大师有6位,但随着张同禄大师的溘长逝,又少了一位,而最年轻的钟连盛大师,也迈进了60岁的门槛。(刘永森、米振雄、霍铁辉、戴嘉林、钟连盛

很难想象,具有两百年国·礼历史的景泰蓝皇家工艺,现如今居然需要几个七八十高龄的老艺术家来扛大旗


景泰蓝的工艺可以说是诸多手工艺中最为繁琐复杂的之一,不仅运用了青铜和瓷器的工艺,而且把绘画和雕刻技术也融入其中,对于制作者的功底十分考验,是真正的集大成之作!正因为如此"景泰蓝"不仅有着青铜器的气势、丝绸织锦的色彩还拥有瓷器一般明亮润泽的质感 !


图片

“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我们说的正是关键的五步: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1、掐丝

掐丝是整个景泰蓝工艺中最为魔幻的程序。这如同在铜胎上画白描,复杂多变的图案,必须用专用的镊子将铜丝掰出花样,再一点点粘上去,这考究的是大师的手法,更是想象力。

图片

2、点蓝

点蓝时用的釉料一般要师傅自己配好的,各色纷呈。用一支细长勺,在釉碟里轻轻地勾出一点颜色,一点点填满铜丝间的缝隙。点蓝时要填得饱满、平坦,重轻色都靠师傅的把控,需一边填色,一边用吸水布吸干多余釉料。

图片

3、烧蓝

烧蓝时,铜胎通体红亮,又恢复到原有的色彩缤纷,犹如凤涅磐。每个景泰蓝都要烧结三次,一次与丝平,两次要高于丝,最后与丝找平。磨光时,师傅会用双手按着煤灰摩梭着器物,经三次将凹凸不平的釉打磨至平滑。

图片

4、磨光

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先用粗砂石将釉面磨平,再用细砂石细磨,最后用木炭磨,整体打磨细腻,直到磨出景泰蓝特有的光亮。磨光后的景泰蓝告别黯淡,周身散发出新鲜的光彩,经镀金工序后更显出华贵的艺术气质。

图片

5、镀金

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首在景泰蓝金属部位上了。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镀好金的景泰蓝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硬木底托,更显出景泰蓝雍容华贵、端庄秀美的姿色。

图片

物品不能言语,它的价值和传承,全仰仗人心的取向。600年来,景泰蓝的雍容华贵从不因岁月而磨灭,却将因人心而不古。

投资热捧,市场价值逐年递增


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其收藏价值及投资价值与工业制造的工艺商品有天壤之别!以瑞士手表为例,其制作精湛、工艺繁复、耗时漫长,拥有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哪怕是实用器,都逐年升值,更何况是国家级大师制作的艺术品!

马未都说“景泰蓝的艺术价值超越任何品类,是极度稀缺的当代文物”!景泰蓝制作工艺繁复,108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景泰蓝用料昂贵,相当于官窑瓷器的几十倍,其价格却比同时代的官窑瓷器低得多。

由此可见,尽管已享誉海内外,但相对于书画,目前景泰蓝尚处于价值洼地,逐渐在拍卖市场上展露头角,随着国家的力推,加上濒临断代,景泰蓝也将在极度稀缺下、濒临断代中走向价值的至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