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栏 | 中国工笔画:惊艳世界2000年

图片

《竹鸠图》 宋 李安忠 绢本设色

纵25.5厘米 横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62年,台北故宫的国宝在美国五大城市巡回展出,一天下午,展览现场一位“奇怪”的美国观众站在南宋画家李安忠的《竹鸠图》前,整整盯了两个小时。保安怕他图谋不轨,就把情况告诉了展览负责人。


经询问,原来这位观众家里养了两只鸟,正跟《竹鸠图》里的鸟一模一样。他好奇地问展览负责人:“你们那张画是照着我的鸟来画的呢?还是我的鸟照着你们的画长的呢?”


图片

美国观众家里养的就是照片中的灰背“伯劳鸟”


难怪这幅800多年前的中国工笔花鸟,能让1960年代的美国人民狂盯俩钟头。今天我们再看这幅画,也还是会感叹画家笔墨的精妙。小鸟是不会停在枝头给你当模特的,所以很难想象在没有照相机的南宋,李安忠为了把伯劳鸟的神韵、造型都严谨地再现出来,花费了多少工夫。


这种费工夫的画法,在中国画里,就被称为工笔画。


图片

张萱 绢本工笔重彩 《捣练图》局部


工笔画源远流长,

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

商、周的青铜器上,

战国的帛画上也可以追溯到她的来龙去脉。

就工笔花鸟画独立分科而言,

“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与两宋”。

千余年来,名家辈出,

而她也静默地,美了两千多年!


图片

《捣练图》局部   


工笔画又叫“细笔画”,

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表现方式。

历经初稿—定稿—上胶矾

勾勒—敷色—渲染等繁复过程,

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图片

《捣练图》局部


一笔一画,

都要求作画者有极强的耐心、毅力和定力,

既要死磕,又要发挥极致!


【工笔人物画】


图片

战国墓葬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


工笔人物画起步最早,主要是为了宫廷政治和宗教服务,从战国墓葬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工笔人物画。画中男子是一名巫师,他束发高冠、华服广袖、身佩宝剑,侧身驾驭着一条巨龙飞升天外。


“灵魂画手”——顾恺之


图片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到了东晋,人物画已经发展得很成熟。而东晋人物画第一人,当推顾恺之。中国画的精髓是“线条”,顾恺之就能用线条将人物画得很传神。《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顾恺之为裴楷画像一事。顾恺之为了表现裴楷的丰神俊朗,就在人物肖像脸上加了三根毛,气质一下子提升不少。


图片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顾恺之也画仕女画,《女史箴图》中贵族妇女神态端庄温婉,服饰的线条绵密、流畅、稳定,功力极深,后人形容这线条如春蚕吐丝,又被称为琴弦描或者高古游丝描。


图片

敦煌莫高窟第一百零三室的壁画《维摩诘像》


顾恺之还有个必杀技是“点睛”。传说当时顾恺之在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点睛的一刹那,维摩诘眼神中的光彩普照寺院,信徒香客为见一眼开光佛像,捐款百万钱,顾恺之一战成名。


“纪实大师”——阎立本


图片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唐代工笔人物画家阎立本,专门为皇帝画画,因为一言不合就要掉脑袋,所以他的人物画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灵动,相对来说更加拘谨。


图片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遣使节觐见唐太宗,希望双方能够相互联姻,建立友好邦交的故事。这种记录历史事件的画,就像新闻图片一样,忠实还原现场,所以必须画得真实。


【工笔山水画】


剥离人物画,自立门派


图片
展子虔《游春图》


人物画在发展,山水画也在发展。从东晋顾恺之到隋朝展子虔,工笔重彩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剥离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展子虔《游春图》的主要描绘对象,已经变成了二月桃花杏花争艳的江南山水,人物山水的比例也开始和现实中相仿。


传承有序,界画高手频出


图片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展子虔画山水时的青绿设色,画树的双勾夹叶法和画花朵的点花法,都对唐代李思训的青绿山水产生了很大影响。用繁复精致的细笔描绘“葱郁树木、崇山峻岭、精致楼阁、荡漾水波”的画山水,就是从李思训开始发扬光大的。


图片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青绿山水中少不了亭台楼阁,为了将建筑画得更准确、细致、工整,后来青绿山水中还出现了界画。用界笔直尺划线,所以画中建筑的线条更加工整笔直。界画的高手,晚唐出了尹继昭,五代有卫贤、赵德义、赵忠义等人,宋初还有郭忠恕。


图片

五代 卫贤《高士图卷》卷本设色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工笔花鸟画】


顶级画技独占鳌头


山水画中还有松石一科,催生了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种。


那时工笔花鸟画大多用来装饰宫廷。五代西蜀的黄荃用“勾勒填彩”法画花鸟能够骗过宫廷的真仙鹤,南唐徐熙开创“没骨画法”,看上去更有野逸之感。


图片

五代 黄荃《写生珍禽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后来,北宋的画家们觉得,工笔花鸟画不应该只图好看,还应该追求一些意境。于是北宋的崔白就画了一幅《双喜图》。


《双喜图》中,两只山喜鹊受到惊吓,跃到空中扑棱着翅膀,对着下面扰人清梦的野兔破口大骂。偶然经过此地的野兔听到叽叽喳喳的鸟语,停下脚步,回眸看向空中,就看到了两只炸毛的山喜鹊,神态颇有些莫名的“呵呵”之感。山喜鹊与野兔,一静,两动,在构图中巧妙地相互呼应。


图片

北宋 崔白《双喜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崔白这幅画,突破了“黄徐”两大花鸟流派一百多年来只单纯注重装饰性的动机,使得花鸟画也有了故事冲突和趣味性。此举受到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的赏识,在他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中就载入了241幅崔白的作品。


【工笔画的巅峰时代】


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开创画院风


图片

(宋徽宗绘《听琴图》,中间弹琴者为宋徽宗,坐在右侧听琴者为蔡京)


文艺青年宋徽宗,利用职务之便,开创了北宋画院。北宋最顶尖的画师,都在其中。宋徽宗每天和画师一起看山看水看花看鸟看珍禽异兽,然后画画画。对物态精准的捕捉,极清极简的线条,含蓄内敛的意蕴,都是独属于宋徽宗的审美标签。每一笔,都能看出他对绘画满满的热爱,和对美的极致追求。


图片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绢本设色 82.8x52.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腊梅山禽图》中,宋徽宗题诗云:“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他自剖心迹,表示自己不爱江山爱丹青,只是一个被皇帝职位耽误了的好画家!


图片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局部


是非功过,一抔黄土。留下的,是北宋继往开来的院体画风,和独一无二的美学格调。


图片

南宋 李迪《红白芙蓉图》

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偏安一隅的南宋,被江南水乡的温柔包裹,花鸟画也从北宋的巨幅卷轴,变成了小巧精致的册页。一大批北宋画院的画家南渡,进入宋高宗赵构的南宋画院继续画画。


【工笔画的萧条后期】


文人画兴起,工笔画没落


图片

元 永乐宫壁画 朝元图


两宋以后,由于“意高于形”的文人画兴起,工笔画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其间也有高手,但寥若晨星。


图片

雷公、电母、雨神及八卦诸神


工笔人物画方面,元代的工笔重彩巨制——永乐宫壁画最为瞩目。


图片

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仕女画要数明代点秋香的唐伯虎。


图片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明代的仇英苦心孤诣,兼擅工笔人物和青绿山水。


图片

袁江《蓬莱仙境图》

十二通景屏 设色绢本


清代的袁江、袁耀是界画的翘楚。


图片

恽寿平《春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工笔花鸟界,明末清初的恽寿平使“没骨花鸟”画法重焕生机,融合新意。笔法兼工带写,设色清丽柔和。


近现代工笔画的优雅复兴】


近现代,也有不少出色的工笔画家。


于非闇


图片


于非闇(1889 - 1959),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


图片


于非闇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正是于非闇及其同志者的努力,使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得以传承,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众多文人墨客所赏识与效仿。



【现当代工笔画的推陈出新】


到了当代,1940年代后,由于政局动荡、战乱不断,工笔画家无法专注创作,限于条件缺少学习交流,也使工笔画理论研究陷入低谷。但中生代工笔画家中,仍有不断坚持工笔画的人们,他们希望赋予传统工笔画以当代的审美意趣,让工笔画更能够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何家英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等。多次荣获国内外奖项和荣誉。


图片

何家英的作品是将学院古典气质发挥到极致,他的作品有人性,超越之前工笔对人物形象概念化刻画而真正深入。值得注意的是,他整体的画面格调,与传统中国画“雅正”的文化气息是相合的,线条的书法性发挥、色彩的中正,形线色各要素完全控制得中庸适度。


图片




冯大中

著名的画虎名家冯大中,他将艺术的根扎在家乡的白山黑水间,他爱虎画虎近60载,平生画虎数百张,却力求风格多变,他开创了工笔画虎的崭新技法。他笔下的虎威猛中不失仁厚,勇毅中含着温柔,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图片


冯大中,1949年生于辽宁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图片




左进伟


以画“狼”著称的当代工笔画名家左进伟,近年来在画坛备受关注,他以工笔狼、老虎、豹等动物为擅长。用笔灵活,构图新颖,形神俱备,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求创新,《七匹狼》《雪狐狼》等作品的创作成功引起了业内人士和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在多次的拍卖会上,其作都己不菲的价格拍卖成功,引起轰动。


图片


左进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原海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工笔画家学会会长、辽宁省回族书画协会副主席。


图片

左进伟工笔狼画系列

狼的实力来自于狼的天性、狼的野性乃至狼的智慧。对于狼是什么,谁都能说出一二。因为,人类“与狼共舞”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在人们的思维中,狼历来被视为一种展现残忍与暴戾的动物、狡猾与善斗的野兽。而左进伟先生的“引狼入画”让人们看到了狼的另一面:坚韧、团结、独立、雄健、高傲、勇敢。

左进伟先生不仅有艺术表现实力和与狼“共舞”的实力,而且能与狼比“舞姿”,并在“舞”的过程中不断捕捉狼的美、创造狼的美、展示狼的美。这种捕捉、创造和全方位的艺术展示充分表达和诉说着狼的心语、狼的性格、狼的内涵,以及狼的喜怒哀乐。这,终于使人们摆脱了对狼的血腥之恐惧、憎恨之心态。这,恰恰是左进伟先生的睿智。在这种睿智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他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永不言败的精神、奋发探索的精神,气贯长虹的精神。同时,也折射出画家独树一帜的慧眼,别具一格的灵气。透过左进伟先生的一系列“工笔狼”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一颗永不疲倦、敢攀艺术顶峰的知狼之心。

图片

左进伟工笔山水系列